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34465|回复: 0

高三学生两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初稿花了四小时

[复制链接]

1316

主题

1333

帖子

46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8
发表于 2020-5-25 1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05-25 10:05:25来源:江南晚报
4.jpeg

近日,第22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高三组)比赛成绩揭晓,市北高级中学高三(3)班龚钰城的作品《摆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这两天,文章在学校公众号刊登后,我又收到了几点修改建议,准备再将文章继续完善。”龚钰城说。

小说灵感来自一年前看到的故事

《摆渡》一文取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里乡大沙河村“万家一百四十一年义渡”的真实故事。龚钰城说,自己在一年前读杂志时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当时书上只有一张图和几句话的文字说明,但是故事很打动我。”

得知征文主题是“使命”,龚钰城一下子就联想到“义渡”的故事,上网搜索了背景资料后,她花四个多小时完成了初稿。“写完一篇文章很快,但是修改很费功夫,前后加起来修改时间有两三天。”龚钰城说。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湖北武陵,龚钰城就选择以“桃花”为意象贯穿全文,通过万家三代人的义渡传承来写感恩使命。细读文章,会发现龚钰城对细节的把控十分到位。“‘条凳’的情节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分别以‘船夫以及他的曾祖父拉出条凳这一行为’,同样展现出了‘传承’的意味。”语文老师秦蔚说。

第一次读完《摆渡》,秦蔚就从中感受到了沈从文的味道,随后与龚钰城交流中得知,她确实借鉴了沈从文的写作风格。“我一直很喜欢沈从文,他的文字自然质朴,强调自然环境对人性的养成,没有太明显的冲突。”龚钰城在创作中同样十分看重环境描写,风物点染,文字不能过于矫揉造作,这也是她花费最多精力的地方。

“你的这张纸,也要配得上你的作品。”

征文交稿时,龚钰城因为规定稿纸不够写,着急扯了一张方格纸,用胶带粘在了后面。“你的这张纸,也要配得上你的作品。”秦蔚说。

“在别人看来,我是她的指导老师;但在我看来,最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互相成全。”秦蔚表示,自己前后读了《摆渡》很多次,每一遍都能发现新亮点,读出新感觉。“读她的文章,就是欣赏一篇美文。”

虽然秦蔚在高三才成为龚钰城的任课老师,但高一时她就认识了“龚钰城”这个名字。“当时,她加入了我所主持的‘江南文学社’,是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 秦蔚回忆到,龚钰城有一次因为生病没来上课,还专门写了假条让同学带给她。

居家上课期间,日本援中物资上的标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引起热烈讨论。秦蔚给学生留下作业题:针对不同风格的加油口号,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般学生会直接写自己认同哪一种,但龚钰城先去查了这件事的背景资料,了解到日本标语的提出者竟是在日华侨,她的回答便围绕着‘文化自信’展开,比别人的回答更有深度。” 秦蔚说。

文学的熏陶从小开始

一、二年级,龚钰城还沉浸在童话世界里,但她妈妈认为,孩子已经有能力读更高水平的书了,不该继续沉浸在“王子公主的梦”里。于是,龚妈妈把连环画《西汉演义》给了女儿。平时坐公交车时,龚妈妈也会跟她讲一些历史故事,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就成了龚钰城当时的“偶像”。“小女生喜欢王子公主的故事,所以我让她先接触一些历史上真正的王子公主,让她知道现实中往往是美丑交织的。”龚钰城妈妈说。

“我四年级时因为叛逆不想上学,在家看完了一整套《明朝那些事》。”龚钰城对历史很感兴趣,她在初中阶段为“貂蝉”重新创作了一个故事,那也是她第一次写小说,获得了当时语文老师的肯定。龚钰城说,自己现在依然很感激老师的鼓励。

初三时,龚钰城的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青山空负手》曾获得“语文报杯”的全国一等奖。“我没有特别认真地修改这篇作品,获奖完全是意料之外。”龚钰城坦言,自己高一高二都报名参加此项比赛,但都未曾获奖。“我以前喜欢通过堆砌繁复高端的语句,来展示自己的学识,但文章越来越糟。”现在,龚钰城认识到,写作是情感的流露,有感而发的文字才有温度。(杨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