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310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无人机行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复制链接]

2736

主题

2764

帖子

9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6: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10-13 16:17 编辑

      近几日,江阴一家无人机企业生产的“窥视者2号”无人机在网上火了,网民们对它创造的世界纪录津津乐道:起飞重量3.5公斤、仅携带了15000毫安锂电池,创造了一直保持至今的飞行80分钟的世界纪录。无锡无人机行业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如何发展?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调查。

无人机组装靠的全是手工
      汉和航空生产基地装配车间里,几个小伙子正在组装一架无人机。整架飞机有一千多个零件,部分由供货商提供,部分由汉和自有工厂生产。无人机生产尚未实现机械化组装,全需要人工拼装。
      “小批量的无人机从投产到出货,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与研发的时间相比,已算短的了。研发少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汉和的研发人员周振飞介绍,由于无人机技术发展得很快,要占领市场,必须不断研发新机型。汉和第一代油动无人机,可飞行12分钟,第二代飞行时间为15分钟,目前已到第三代,飞行时间为20分钟。
      周振飞的大多数同事是90后,在学校学的是电子、机械等跟无人机搭边的专业,毕业后进入无人机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组装、测试机器。他们拿着三四千月薪,人员流动性却很小,究其原因,一是兴趣,二是他们认为行业的前景不可估量。2011年,周振飞刚进入汉和航空时,该团队只有十几人,到2014年已扩展为上百人。
      一台机器组装完成,交由测试团队试飞。“试飞就是要检测各方面的技能”,汉和操控教练员郭强介绍,因为无人机的飞控系统较复杂,对机器各方面的状况都要人工检测。一次,一架无人机怎么都飞不起来,里里外外检查了一天,才发现是一个很小的零件过热。

国内首台植保无人机无锡造
      从数量上看,无锡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只有个位数。但从历史和发展来看,无锡的无人机行业在全国都是排在第一方阵的,既有元老级企业汉和航空,也有后起之秀数字鹰、微翼德米、艾诺泰克航空科技等。前不久的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国决赛上,“德米无人机”从4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金翼奖”。
      早在2008年,无锡就有了无人机企业,而在2010年又生产出国内第一台植保无人机。2008年年底,沈建文被无锡政府的“530计划”吸引,创立了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初期,他们生产的是多旋翼航拍飞机,到2010年,深圳大疆公司强势崛起,其小型多旋翼航拍飞机相较汉和的更为小巧灵活。沈建文自觉竞争不过,放眼世界,他发现日本雅马哈公司生产的植保飞机很有市场,而国内该领域是空白,便转而专注起了这一领域。
      2010年年底,第一台汉和植保无人机诞生,沈建文团队带着它去全国各大博览会展览、演示。“看热闹的多,掏腰包的一个都没有。”沈建文表示,由于价格不菲,没人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直到2012年,植保无人机才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户——广西一家农药公司。“那时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留着种地,精力却跟不上。于是农村老人来买药时,提出让药厂帮忙喷药。这样的需求多了以后,药厂就开始投资植保无人机了。”
      2015年,国内无人机发展进入井喷阶段。如今,无锡的无人机生产厂家各自的理念和侧重点都不同,大多数厂家生产的都是工业级无人机,只有少数涉及“消费级”领域。比如,汉和和德米专注于植保无人机,但两者的机型不同,汉和生产的直升机,价格高,一台机器售价20万元。德米则坚持开发多旋翼无人机,单价也只要5万元。2013年从航拍起家的江苏数字鹰生产线铺得更广,生产的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在警用、电力、测绘、植保等领域均有涉猎。还有少数小公司试图从大公司所不屑的消费级“航拍机”中取得突破。

应用虽广却非无所不能
      在无锡,无人机已应用在多个领域:2014年,滨湖区蠡湖街道城管购入一架无人机,用于航拍拆迁空置地块,对偷倒垃圾等行为进行取证、监管;2015年,滨湖区马山街道森林防火引入无人机;2015年开始多处农田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2016年9月农业普查也用上无人机;国庆期间无锡交管部门在高速用无人机查拍违章驾驶……
      它的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植保领域,其效率比人工打药快百倍,还能避免人工打药的中毒危险。而且,无人机旋翼产生向下的气流,扰动了作物叶片,药液更容易渗入,可以减少20%以上的农药用量。
      在大众看来,无人机这种高科技产品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就拿植保无人机来说,坏天气是致命伤。在地面的飞控手无法立即得知飞机所处的风速,操控能力弱,这时无人机比有人机更容易发生意外。
      “虽然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无人机在大显身手,但演示效果好是一回事,真正的干活又是另一回事”,沈建文指出,很多无人机就是炒一下概念。专业市场对技术要求很高,每一款机型的稳定和可靠,需要经过大量飞行试验和调试,这背后是庞大的研发投入。就拿冬天电力巡线为例,冰天冻地下,携带的镜头内外有温差,产生了雾气遮挡,有时什么也看不到,任务的完成度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换用激光雷达,就可以克服雾气,但现在还没有适合无人机使用的小型、轻量的激光雷达,由于市场还不大,设备厂商也没有兴趣开发。

行业面临大洗牌
      无人机产业虽然火热,但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这就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洗牌是必然的趋势。沈建文预计,全国生产植保无人机的上百家企业中未来可能只能留下四五家,“现在这个行业大热,懂行的、不懂行的都要来分一杯羹。问题是很多企业不愿在自主研发上投入太多钱,主要靠外采组装整机”。他指出,没有研发团队的无人机厂商信奉“拿来主义”,肯定会导致无人机功能严重同质化。
      对无人机这一更迭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来说,技术创新才是生存之道。有基础的无人机生产厂家会把财力、人力用于研发上。汉和的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一半,有50多项专利;江苏数字鹰的研发团队有50人左右,有500项专利技术;德米的研发人员更是占全公司的90%,也拥有30多项专利。
      除了研发,对飞控手的培养也很关键。无人机需要有专业的飞控手来操控,帮助客户培养飞控手,就是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汉和,记者看到十几位年轻人在学习无人机操控,培训为期一个月。



来源:江南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