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无锡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业内甚至有人断言,民宿会成为“疫情下第一个归零的行业”。近日,无锡的乡村民宿已陆续开始对外营业,记者在民宿较为集中的宜南山区走访发现,疫情影响下,民宿业经营虽然受到重创,但倒逼之下也出现了另外一番场景。许多民宿业主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在市场营销、产品销售、消费群体拓展等方面做改变,摸索出了不一样的“等待”法则。
3月14日-15日,民宿业迎来恢复营业后的第一个双休日,然而,各大民宿的客房预订量并不理想。在篱笆园深氧墅酒店,两天只订出了不到10个房间,大多数民宿业主认为客流量的恢复会在5月比较明显。
路浩集在太华茂花村投资了一间民宿,经过一年的建设装修,民宿本打算春节正式营业,但看着很好的势头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初一到初五,原本9个房间都已订满,现在只能将正式营业期改到5月。”作为一位新入行的民宿业主,路浩集表示压力很大。
在宜兴湖氵父镇的龙山民宿集聚区约有民宿50多家,有不少经营期已超过了5年。近年来,来山里“过大年”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春节档”也是各大民宿主最期待的一个“黄金周”。“民宿业本是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春节档‘冰封’相当于浪费了半年的时间。”篱笆园农庄负责人黄亚云坦言。据了解,龙山所在的洑西村春节期间提前劝退和退订的顾客总量达3000人,全村民宿和农家乐的经营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损失约1500万元。
记者在龙山村发现,有部分民宿还贴出了转租信息,不少民宿主透露,外来投资者要比自有住房改建民宿的压力大很多。据了解,目前,宜兴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帮扶政策,对星级农家乐开展多方面扶持。
行业“冰封”待解冻
民宿停业,并不意味着生意就不能做,转型线上成为许多民宿维持运转的首选,而多产业融合,在许多经营业主看来是疫情之后民宿业突围的主要方向。
平时,“90后”杨宽基本不为自己的经营发愁,龙隐江南民宿在周边小有名气,在杨宽眼里优美的环境是自家民宿最大的“卖点”。疫情发生后,杨宽不得不开始思考“我的特色还有什么”。农家菜、土特产……很快,杨宽便找到了思路,做产业链延伸,将特色搬上网。民宿主变身“带货达人”,起初几天,杨宽只是在微信朋友圈“叫卖”。随着订单的逐渐上涨,杨宽连夜做了个小程序——龙隐氿创优品,将龙隐出品的几十个品种的文创农产品放上了平台,通过网上销售确保基本的运营没有问题。
民宿+农产品,疫情期间,不少民宿业主都做了有效尝试。绿缘山庄老板娘应梅红介绍,一个月员工工资就要20多万元,他们依托自身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网上销售基本上能维持运转。最近虽已恢复营业但客流不多,于是员工转型做起了采茶工、制茶工,努力渡过难关。
宜兴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民宿以周末经济为主,民宿+农产品、民宿+夜经济……多产业融合下的多业态模式或许能改变这一现状,更加凸显乡村旅游的活力。
多产业融合渡难关
练好内功等客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行香竹苑老板娘谢惠珍眼里,品质将是未来民宿业主要的竞争,唯有练好内功等“春”来。内部环境的提质便是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民宿的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园艺知识,当起了花农,整理民宿花园,种植新品种绿植、花卉。不久前,谢惠珍还租用了当地村民的5亩田,计划将它打造成“鲜花仓库”和游览基地,让“四季花开”成为民宿一大亮点。
此次疫情也让黄亚云对新开业的上川一舍民宿有了更新的理解,这次她抛出的想法是“场景模式销售”。她认为场景式营销是用一个个贴近用户的实际生活场景让消费者置身于营销场景中,深化产品或服务体验,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沟通,将产品或服务信息精准传达给消费者,增加用户粘度。黄亚云的这一想法被国内知名乡村发展机构“微笑草帽”团队看中,双方合作共同打造场景式营销平台“帽村”,预计下个月就可上线。
龙溪山庄老板娘熊玉霞认为,此次疫情或是对民宿业的又一次洗牌,凸显主题、个性化的民宿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一个月里,熊玉霞逼着自己做了一件事——开抖音号。作为一名“70后”,接触这样一个平台着实让她感觉有些撒不开手。“但视觉化的呈现更易彰显个性,既能养粉,也能吸粉。”山水风光、民宿环境、特色菜肴……每天一次更新,熊玉霞越做越觉得有意思,抖音开通一周便吸引了千余名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