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54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50多位民国名人的数据库基本完成

[复制链接]

2736

主题

2764

帖子

9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13: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11-29 13:13 编辑

      或是完成一人一档的民国名人小型综合数据库,或已整理出600万字的无锡秦氏家族和乡邦文献,或是延续家族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在无锡,有这么几个60后和70后,他们经常聚会、一起走访,目标只有一个:
      “民国无锡还尘封在无声的各种档案文献中,留存在一些家族后人的记忆里,需要我们吹去旧纸之尘、唤起昔日之忆。”记者昨天意外获悉,锡城有六七个60后和70后,多年如一日不计得失,利用业余时间默默搜集文献档案,从中捕捉民国无锡的往事与雅事。他们中,有的本月初基本完成了无锡民国名人小型综合数据库,有的已整理出600万字的乡邦文献,有的延续着家族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从对自己家族历史的描绘刻画民国无锡的一个个侧面。更难得的是,他们还抱成团。牵头人顾颖介绍,他和伙伴们经常聚会,一起走访,已发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无锡民国故事以及珍贵史料。

无锡民国名人小型综合数据库基本完成
      顾颖,曾在警察学校任教十余年,现供职于无锡公安机关,业余爱好文史,也喜好古琴与昆曲,与同好结有江南琴社,2013年又和陈倩等人恢复了古老的曲社——无锡天韵社。
       “天韵社在民国时期迎来发展的高峰,当时许多成员不仅是曲家,也是民乐高手和琴家,如吴畹卿、杨荫浏、曹安和、沈养卿、范鸣琴、阚献之等,但除杨荫浏、曹安和外,其他人的生平事迹和确切身份数据很少见诸公开的文章中。无论是江南琴社还是天韵社,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业余社团,必须立足地方传统的研究,而研究的基础,就是对这些民国老社员基本情况的掌握。”为此,顾颖默默开始了他希望勾勒出有血有肉民国档案的工作。
      2010年前,顾颖主要通过论文系统进行相关收集整理,但收获甚微;近几年因为职业的便利,加上市档案局、市公安档案馆、市图书馆、方志馆以及房地产信息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顾颖开展了对上述曲家、琴家等名人档案的普查工作,并和陈倩等人同时寻访老社员后人,收集口述和实物材料,结合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文献数据,构建汇原始档案、相关文献家谱和家族后人口述回忆等诸要素于一体的小型综合数据库,“目前已为50多位无锡先贤建档,而且做到一人一档,包括图文、录音录像等多种素材。到本月初,此项工作基本完成”。此外,身为东林领袖顾宪成所在上舍泾里支顾氏的族裔,顾颖前几年参与协助其族伯续修家谱,续修完成后,他又从档案及文献的角度,对无锡顾氏源流、名人及各分支居住地作了初步探查。“虽然工作的成果是一人一档,但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更重要,目前正在做梳理其中文化交往材料的工作。”采访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他融入其中的充实与快乐,以及作为一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名人后裔历三代整理出600万字的乡邦文献
      秦绍楹,锡山秦氏后裔。历史上,锡山秦氏是无锡一个著名大族,家族文化传统深厚。秦绍楹所在的福寿堂一支更是典型的文献之家,自秦绍楹高祖秦焕起,历代重视收集整理秦氏家族和无锡乡邦文献,秦绍楹祖父秦毓钧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秦毓钧,字平甫,曾任《申报》副总主笔以及民国无锡县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馆长,他对无锡历史文献的收集保存和整理贡献良多,是锡山秦氏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无锡文博事业的奠基者。秦绍楹是一名国税干部,业余与父亲秦寅源延续这种家族传统,常年笔耕不辍。2012年起,他又对秦氏家族和无锡乡邦文献进行数据化和进一步整理,至今已完成600万字的工作量,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遍阅民国无锡及上海的旧报纸档案,整理出感兴趣的内容并数据化。由于父亲秦寅源是不可多得的“民国无锡通”,耳濡目染,秦绍楹对无锡许多民国的人与事熟稔在心,因此他为顾颖的工作也提供了许多帮助。
      无锡市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朱刚,从事无锡地方文化典籍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他对地方文献非常熟悉,伙伴们的工作中断然少不了他提供的大量文献和线索的支持。
      沈杰,无锡耕兰草堂的后人。耕兰草堂是中医世家,但家族又有“六世艺兰”的传统。沈杰的曾祖沈养卿不仅是养兰大家,也是民国时天韵社的重要成员;沈杰的祖父沈白涛兼天韵社成员、画家和养兰名家于一身。沈养卿、沈白涛父子不仅积极参与天韵社活动,也与当时著名画家如秦古柳、诸健秋、胡汀鹭等交往密切。他们在自己中医职业之外有养兰、昆曲、古琴、民乐演奏、绘画、饮酒等多种业余生活,在民国无锡曾引领风雅一时。沈杰虽然一开始没有去养兰、唱曲,但师从著名摄影家陈葭生学习摄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中就有了暗房,他由爱好摄影延续了家族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他对长辈的前尘雅事如数家珍。在这个小团队中,他对自己家族历史的描绘也鲜活地刻画了民国无锡绅士阶层生活的一个侧面。



来源:江南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