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市委书记黄钦来到他所在的惠山区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宦玮、张立伟 摄) 1月19日下午,市委书记黄钦来到他所在的惠山区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强调,惠山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区20周年为契机,再扬新“四千四万”精神,进一步激发改革血性、激活创新基因,勇当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先锋、创新标杆,为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创造更多“新惠山经验”。市领导徐一平、周常青、李秋峰,王传军和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黄蓉华参加审议。 当天下午,惠山区代表团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吴建元、钱莉莉、沈建伟、张宇蔚等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市委书记黄钦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审议市长杜小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过去五年,全市上下担当作为、奋发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展示了“强富美高”新无锡的崭新面貌;展望未来,市委市政府描绘的现代化建设新蓝图,提出的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令人憧憬、令人向往,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为全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增强了动力。大家还就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相关政策意见制定、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和规划力度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黄钦在认真听取代表们发言后表示,杜小刚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回顾总结了“十三五”和去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具体部署了今年和“十四五”重点工作,是一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 黄钦充分肯定惠山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过去一年,惠山区聚焦转型崛起定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防疫发展统抓有力、产业强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城乡品质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黄钦深入分析了惠山区过去发展的成功之道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惠山区继续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新路,努力成为无锡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 黄钦指出,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紧盯未来发展趋势,加快把转型成功的“点”,拓展到“链”、覆盖到“面”,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创出“新惠山经验”。一方面,要下活传统产业改造“一盘棋”,强化数字赋能,深入探索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点+线+面”的“智改”新机制和“网+云+端”的“上云”新模式,加大对关键核心装备的攻关推广,形成辐射面更广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下好新兴产业发展“先手棋”,探索依托制造业推进数字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加大力度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前沿产业和数字密集型服务业,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导区。 黄钦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崛起的第一动力,加强与太湖湾科创带等区域创新战略的互动,在科技创新创业上创出“新惠山经验”。一要打造“一镇一院一产业”升级版,既要有序拓展协同广度,注重产学研的横向拓展,灵活构建更加广泛的新协同体系;又要优化双向协同模式,把订单式合作与溢出式合作更好结合起来,打造策源、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全链贯通的创新联合体,更好集所有先进技术、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二要打造“院士经济走廊”加强版,高水平建好用好院士工作站,加快更新“先锋英才计划”,集聚形成梯次衔接的“大人才格局”,更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顶尖人才的“灯塔效应”。三要打造新型科创载体高配版,加快探索“载体+平台”“载体+设施”等载体建设模式,提升现有载体专业化服务水平,为科创载体更高水平地“建”、更高效能地“用”、更高质量地“产”探索更多新思路、新方案。 黄钦指出,惠山是市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创出“新惠山经验”。要围绕农业高质高效走新路,示范开展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带动效应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要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开新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高标准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建设更多更高品质的美丽休闲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要围绕农民富裕富足出新招,积极探索具有惠山特色的富民模式,创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惠山方案”。 “惠山过去是市区的‘北大门’,未来要成为全市的‘枢纽区’。”黄钦要求惠山区以更宽视野、更大手笔,更好发挥“枢纽区”的作用,在加快协同发展上创出“新惠山经验”。要加快辖区一体化,重点谋细谋深“双核双门户”功能布局,统筹推进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建筑美化、功能优化、空间绿化和管理精细化工作,加快改善全域面貌。要促进锡澄一体化,加快锡澄协同发展区建设步伐,加强与江阴各层级的联动合作,形成更多协同成果。要融入全域一体化,提前策划开展“产业+”“创新+”“设施+”等对接工作,更好承接资源高地溢出,努力成为沪宁科技成果转化“飞地”和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热点”。(高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