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无锡监管分局出台《无锡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对辖内36家中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同时,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金融服务实体绩效有了标准化评估。《办法》对银行贷款总体情况、重点关注领域贷款情况、金融服务基础建设情况三个方面16个子项进行考核,涵盖信贷投放、结构调整、机制建设、金融创新等内容。评价结果将与各银行年度监管评级挂钩,也将成为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银行业协会各项考评的重要依据。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机构,将视情况采取监管措施,譬如,“一票否决”其服务地方发展优胜单位、金融工作奖、文明规范示范单位等各类奖项评比的参评或推荐资格等。银行年度监管评级关系到银行开展新业务、设立新网点的资质等“切身利益”,无锡银监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举将促使银行把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到实处,干好干坏不再是一个样。”
记者了解到,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考核的“重头戏”,在打分表中占比最高。《办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小微企业的运行特点和周期,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特色产品。此前,我市创新推出的“银税互动”业务获得了广泛好评,提倡的贷款年审制、循环贷等模式也为小企业降低了资金成本。为了调动银行对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办法》还提出“尽职免责”的创新管理制度,要求银行提升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容忍度,对于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小微企业客户经理,拥有免责保障。
着眼重点关注领域,引导资金流向有“增”有“降”。针对目前经济发展较为普遍的资本流动“脱实向虚”现象,《办法》鼓励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制造业,减少平台贷款投放,使实体经济的发展更有“底气”,也更为契合我市提出的产业强市主导战略。
来源:无锡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