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热议的现象之一。课外辅导究竟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给孩子增加负担?应该如何看待和正确引导课外辅导热?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北上广深七成学生“补课”
中国教育学会发布报告称,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报告显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不少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每天晚上9点都不一定能回家。”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说,“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有变化,但是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万一我们没上,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焦虑,是因为孩子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决定他未来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质量的高低。全国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丰说:“课外辅导机构火爆,与家长盲目跟风有一定关系。”
用理性给课外辅导班“降虚火”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说,当前课外辅导市场应由快速扩张转向规范调整,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升品质。
对于家长和孩子在课外辅导方面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建议:“好的课外辅导并不是机械重复课堂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存在的知识短板,让他们能通过一道题学会一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育研究表明,机械重复的学习不仅压抑了孩子的兴趣与个性,而且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质量。比如用图文并茂的书籍、插图配乐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江南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