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10-12 14:07 编辑
蓉湖大桥堍,运河公园A区23号是幢5层高的民国建筑,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九丰面粉厂老厂房,现在它是周怀民藏画馆新馆。昨天,周怀民藏画馆新馆开放仪式在运河公园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致辞,并与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共同为新馆揭牌,市长汪泉主持仪式,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边旭光致辞。中宣部新闻局原副局长张文祥,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市领导王国中、曹锡荣、华博雅、张丽霞以及周怀民先生家属等出席开放仪式。仪式上,周怀民先生家属代表周国瑾等被聘为藏画馆名誉馆长。
溯源周怀民藏画馆1987年曾开在河埒口
走进周怀民藏画馆新馆,迎接你的是周怀民铜像,在老人的微笑瞩目下,一段不凡的书画人生就此展开。周怀民(1907—1996),原名仁,出生于无锡钱桥北桥周巷,当代著名国画家、书画鉴藏家。曾任京华美专教授、国立北平艺专教授。1949年后,历任北京画院一级画师、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民革中央监察委员。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
周怀民早年家境清贫,离家北上,他由衷喜爱书画艺术,刻苦自学,潜心揣摩宋元山水,用笔劲峭斩绝,风骨棱棱。中年以后,周怀民形成了笔墨厚重、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山水之外,他尤擅画芦荡、葡萄,有“周芦荡”“周葡萄”的美誉。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周怀民练就了一支遒劲苍茫的画笔,也练就了一双善辨真伪的金睛。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了一批珍贵古书画。
1984年,周怀民率全家将自己毕生收藏的74件宋、元、明、清时期的名家之作,以及自己的作品共两百余件悉数捐献给了家乡。无锡于1987年在河埒口建造了“周怀民藏画馆”,用于陈列、保管这批文物,以倡导他开风气之先的捐画义举。然而,随着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格局的调整,原有场馆空间有限,周边环境难以匹配。在征求了周怀民子女的意见后,市里选址调研,研究决定,将周怀民藏画馆迁址运河公园,为运河畔添景。
现场周怀民大女儿受聘为名誉馆长
“作为美术工作者,我看到这个场馆很感动,文艺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保存在仓库里,感谢家乡人民所做的一切。”昨天,周怀民84岁的大女儿周国瑾亲临开馆现场,接过周怀民藏画馆名誉馆长聘书的那一刻,她坚持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别看父亲收藏了这么多宝贝,其实他的生活一直过得很困苦。”对周怀民在大冬天始终烧蜂窝煤取暖的场景,周国瑾印象深刻。
在周国瑾眼中,父亲对社会的贡献和他的生活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动乱年代收藏这么多古书画不容易,又全部捐赠出来,他是一个值得子女敬佩的父亲。”周怀民不仅以画画、鉴画、藏画而著名,更以勤俭忠厚、待人真诚、公而忘我的精神和拳拳报国之心教育子女而感动后人。
周怀民全家都立志于中国书画事业,他的捐画义举,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周怀民一生极其简朴,他的妻子虞慧贞既要辛苦照顾6个子女、操持繁重的家务,又要精打细算、节省开支,但她始终支持周怀民藏画,直到病逝。周怀民的第二任妻子计燕荪,相伴周老身居陋室,每天写字作画,生活清淡,怡然忘我。在她和6名子女的大力支持下,周怀民将毕生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探秘新馆除了古书画还有老物件
重新开放的周怀民藏画馆定位为收藏、研究和展示周怀民捐赠古代书画艺术作品、名家贺作及周老代表作品等的专题性博物馆,比之前的藏画馆内容充实了很多。馆舍一至四层为公共文化开放空间:一层是序厅,除周怀民雕塑外,还有著名无锡籍学者冯其庸作的“周怀民藏画馆落成序”值得细看;二层为周怀民生平事迹展,布置了周怀民故居的建筑模型,墙上挂着他的家庭生活、写生创作照,还陈列有他用过的照相机、写生稿、文房四宝等实物,这些实物均来自于其子孙的捐赠,再现其身居陋室的勤俭美德和推门见海的创作追求。
三层、四层为周怀民捐献书画展厅,分出了古代书画展、周怀民书画艺术展、各界人士贺作展等专题陈列,想看周怀民画的芦荡和葡萄,来这里吧。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馆内有些展品的旁边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可以看到展品的详细介绍。”工作人员介绍,藏画馆新馆也在尝试推广数字博物馆技术。
搬了新家的周怀民藏画馆,拥有2500平方米的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场馆的书画艺术公共展览功能,今后这里将定期举办无锡乡贤书画展、无锡中国美术家会员书画个展、无锡太湖画派作品展等专题展览,将打造成本土书画展览平台和研究基地。藏画馆每周二至周日9点至16点30分免费开放,周一闭馆。
来源:江南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