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27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暑天 “桑拿天”模式将开启

[复制链接]

2736

主题

2764

帖子

9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6:46: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7-7 16:51 编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我们迎来了小暑节气。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它的到来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进入夏季中最炎热的阶段。今天起,无锡的最高气温将回升到32℃左右,迎来高温、高湿的“桑拿天”。

一言不合就高温
      经历了上周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后,闷热的感觉又回归了。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节气之后,湿热的感觉会一路飙升。根据历史气象资料,无锡小暑节气的常年平均气温在28.6℃。其中,极端最高气温是1978年7月7日的38.9℃,极端最低气温是2015年7月7日的17.8℃。虽然说小暑的气温不是很吓人,但“后劲”更大的是湿度,在湿漉漉空气的催化下,热力快速“升级”,形成了特有的“蒸煮感”。这时候,只要太阳稍一发力就是一个高温天。在过去60年的小暑节气中,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27天,平均每年出现3.8天。像2013年7月11日,无锡出现了38.8℃的高温,2014年7月11日,出现当月第一个最高气温达到35℃的高温日。

二话不说来雷暴
      除了最炎热,小暑还是雷暴最高产的季节。据统计,这一时节,无锡的平均降水量近80毫米,雨日6天,日照时数102小时。其中,一日最大降水量是2007年7月17日的110.4毫米。据气象专家介绍,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无锡地区属于多雷区,在过去60年里的小暑节气中,共出现了15天暴雨。不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呈波动式下降的特征。无锡地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雷暴日数整体呈波动式下降的特征。其中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下降趋势最为明显,70年代~80年代继续下降,80年代~90年代又有上升趋势,90年代~本世纪变化相对平稳。由此可见,上世纪80年代前后是无锡地区雷暴日数的转折点。同时,雷暴天气在无锡分布不均,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走势,多山丘、多水体附近雷暴发生概率要比其他地形更多。

还有超强台风奔袭
      不少市民还记得,去年无锡遭遇了60年来的最冷小暑,气温仅有17.8℃。相比之下,今年小暑节气气温正常,最高气温达到了32℃。都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前段时间,连续的暴雨把锡城气温打压得偏低,但小暑一来,未来天气将出现“大逆转”,最高气温都站上了“3”字头,还将冲击35℃高温线。与此同时,今年的1号台风“尼伯特”也赶趟来了。目前“尼伯特”加强为超强台风,这是台风中最厉害的等级。它正在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预计它将逐渐向台湾到华东沿岸靠近,7日夜间到8日凌晨登陆台湾中部,之后将穿过台湾海峡向福建沿海靠近,并于8日傍晚到上半夜登陆福建中部沿海。受台风外围影响,9日起,无锡的风力有所增大,并伴有阵性降雨,预计10日前后给无锡带来较大雨量。

节令故事:没有空调的当年怎么度夏?
“40后”:凉席+蒲扇+井水
      家住芦庄六区的陆永武今年已经72岁。他介绍,以前没有空调的时代,降暑神器就是凉席。每当夜幕降临,兄弟姐妹们都会在屋外铺张凉席,一般都是几个人挤一张席子,大家一起聊天,看星星,听听老人的唠叨,就慢慢地睡着了。
      “以前没有那么多楼房,自然风很凉快的。”陆老伯说,天很热的时候,就端一盆水放凳子上,如果希望更凉快点,就放两盆水。在床板底下泼些水也会让温度降下来。乘凉的时候,大家每人都拿把扇子扇风。“以前兄弟姐妹多,也会和兄弟姐妹轮流给对方扇。”更有趣的是,记得有一次热得睡不着,他把一只大冬瓜洗干净,热得不行了就摸一下,最后干脆抱着睡,也降了体温。睡醒后,大家用井水冲个凉,就觉得很舒服。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70后”:赤膊+游泳+冷饮
      家住前宋巷的吴先生是“70后”。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每次暑假来临父母会把他送到乡下外婆家去。“赤膊+游泳+绿豆汤”就度过了一个夏天。“当时我们一群小男生都会光着膀子,穿着拖鞋追追跑跑,有时也会赤膊打打弹珠、玩躲猫猫等游戏。”
      吴先生当年最喜欢游泳。虽然家人不允许,但他还是会偷偷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去附近的小河里游泳。“感觉那时河水很清,能看到很多鱼。游一会,找一块河边的大石头躺一会儿。等到身上的水干了,又跳进河里去凉快凉快。”游完泳回到家,外婆已经准备好了消暑品——绿豆汤。“一碗下肚,暑意全消。”午睡醒来,常常会看到有阿婆骑着车卖棒冰,棒冰是放在箱子里面的,箱子外面用棉花胎裹着。“当时棒冰的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吃根赤豆棒冰、糖水棒冰已经非常满足了。”

节令养生喝茶、吃苦瓜可远离湿热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特别重,一些患风湿病、关节炎的老年朋友很是犯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马雪慧医生表示,人体容易正气不足和湿热内伏,这时候茶饮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枸杞、麦冬、黄芪、菊花、荷叶等可选择泡饮。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值得注意的是,炒菜时油温过高也会使食物的湿热气焰增长,而蔬菜中的洋葱、韭菜等也容易滋长湿热,肉食中的牛羊肉、狗肉也不适宜在小暑节气吃。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椅凳等木料,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节气江南地区的美食当属黄鳝,因为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吃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来源:江南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