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8-23 14:33 编辑
今天,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它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已经过去。
今年的三伏天特别长,有40天之久,尤其到了中伏,天气闷热,像是集体蒸桑拿。于是,天天盼,什么时候凉爽的秋季才会真正到来呀?好不容易等来了“立秋”,它却辜负了大家的期望,“秋老虎”又给无锡带来了新一轮高温,于是眼下的处暑成了我们最热忱期盼的一个节气。
冷空气周末到,“秋老虎”要回山
虽然名字里都有个“暑”,但不同于小暑、大暑,处暑代表的是气温由热向冷过渡的节气。古人留下的谚语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等,都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不过,千万别以为到了处暑,天气就完全凉了。在无锡,8月说凉爽还嫌早,称雄一夏的副热带高压,不会轻易让出主导权。无锡在副热带高压的牢牢控制下,第二轮高温已经持续了十多天,8月19日甚至又跳上一个阶梯,最高气温达到了38.1℃,再加上雷阵雨加湿,闷热感不断升级。
好在进入处暑后,虽然一时半会难退烧,但“秋老虎”不会像上周那样嚣张了。好比今天,尽管还是热,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一阵凉意了,最低气温回落到了26℃左右。更好的消息是,这样的高温得瑟不了几天了。8月26日我们将正式告别三伏,随后的27日,北方将向南输送一波弱冷空气,届时无锡将退出35℃高温阵营,降至32℃左右,闷热难耐将缓解。
值得关注的是,处暑前后也是台风狂欢的时节。最近几天,太平洋上台风轮番,9号台风“蒲公英”、10号台风“狮子山”、11号台风“圆规”组团生成,共舞西北太平洋。“蒲公英”和“圆规”未来对我国无影响,“狮子山”未来的路径仍不确定。虽然目前来看,“狮子山”暂时不会影响锡城,但多台风组团在西北太平洋上活动,引起大气环流改变,很可能会给锡城带来间接的降温影响。
秋风乍起菱角香,开始上市惹人馋
“绕城菱莲一千顷,三秋菱歌满街头。”处暑是一个成熟、丰收的季节。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无锡人最爱吃的“水八鲜”之一——菱角也到了上市时节,菱农们开始忙碌起来。
于师傅是锡山区锡北镇的一名菱农,他的十几亩水塘里葱翠鲜绿的菱叶层层叠叠铺满了整个水面。“眼下成熟的菱角还不算多,等到9月必须每天采摘,那才是真正的大忙季节。”于师傅说,每年8到10月是菱角的成熟期也是人们吃菱角的最佳时期,并因品种成熟期和不同用途分期采摘。菱角在开花后20-30天开始成熟,早熟品种熟期在8月中下旬,晚熟品种在9月底10月初。早熟品种是江南水乡最早上市的菱角,在市场上十分俏销。老无锡还有给新学童带菱角的传统——外婆在小外孙的新书包里要塞进购买的菱角,喻义今后读书会更加“聪明伶俐”。
菱角的吃法有很多,生吃可以,煮熟吃也可以,生吃菱角要选绿色的,嫩且吃起来口感较脆,像荸荠。煮熟吃选择黄色或红色的,属于完全成熟的,煮熟后口感绵软粉糯,和煮熟的栗子相似。“小时候奶奶怕我们拉肚子,从来都是煮好了再拿给我们吃的。”于师傅对菱角有着特别的情愫,他清楚地记得,每到8、9月,奶奶都会端出一盘盘煮熟的菱角给大家吃,可是菱角的两端太尖,经常戳到嘴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法比较难的缘故,那个时候总觉得除了板栗以外,这就是世界上第二好吃的东西了”于师傅感慨的是,菱角这东西娇气得很,成熟后躲在水中,人不容易看见。倘若两日不采,便落入水底,而且采菱这活很苦、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做。
节令养生:防秋燥御寒气,每天多睡一小时
据气象专家介绍,处暑过后的气候特征是中午热,早晚凉,降水少,空气湿度低,昼夜有较大的温差,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医生马学慧介绍,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身体都会感觉不舒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容易出现皮肤干涩,鼻腔干燥疼痛或者口燥咽干,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发展成疾病。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一个方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者养鱼,也可以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者用湿拖把擦地等。
还要注意的是,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要少吃,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晚上睡觉不要暴露腹部,年轻爱美的女士该收起露脐装,因为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一旦寒气直中肠胃,就可能引发急性腹痛、腹泻、呕吐,长时间下来,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随着处暑后天气变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相应调整。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尤其是老人,容易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节令习俗:放盏河灯祈平安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也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在无锡,古时有放河灯、泼水、吃鸭子迎接处暑到来的习俗。
老无锡邵长兴介绍,老民俗中有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借了“河、荷、和”三字同音,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寓祈福纳善保平安及幸福、和谐吉祥之意。“听我们的长辈说,放河灯是一种民间很古老的传递思念的方式,把自己的愿望祝福和问候放在河面上,让它去传达对亲人的哀思。”如今,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放河灯除了纪念意义之外,也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无锡古运河历史街区曾推出的“河灯祈福”,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夜幕降临后,市民扶老携幼,带着河灯群集于河湖边。水面上烛光熠熠,河灯宛如一朵朵荷花盛开在水面,绵延一片,缓缓漂流而去,蔚为奇观。
来源:江南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