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标题: “无锡制造”助力C919首飞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溪人家    时间: 2017-5-6 15:42
标题: “无锡制造”助力C919首飞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7-5-6 15:44 编辑

        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令人振奋的是,无锡企业研发 制造的产品也应用到了C919上。得以助力国家航空事业,“无锡制造”用高端化发展的不懈追求向所有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风扇进气入口构件
        装有我们研发制造的28件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2件风扇进气入口的C919国产商用大飞机成功首飞!”昨天下午3时许,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于蓝第一时间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给本报记者发来现场消息。据了解,这是3D 打印钛合金零件首次用于国产大飞机,标志着我国3D打印技术在航空领域并不落后于国际水平。
        谈及观后心情,沈于蓝激动不已,他说:“这,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骄傲。C919上有我和同事们付出的心血,能亲眼见证太高兴了。”
        同一时刻,记者来到了位于鸿山街道的飞而康。“这28个3D打印的钛合金舱门件应用在C919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的登机门、服务门以及前后货舱门上。也就是说,在舱门的轮槽、摇臂、闩槽等关键部位都有无锡制造的印记。”公司常务副总秦芳拿出为大飞机配套的零部件向记者展示。她说,传统的航空航天设备所需要的零部件往往需要单件定制,3D打印技术解决了传统模具研发周期长这一难点,而且使用新型材料的零件重量更轻,有效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和飞机的使用寿命。
        2013年底,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找到飞而康提出了3D打印的想法。“要想给大飞机做配套,首先要通过适航认证。”秦芳用“复杂且庞大”五个字来形容认证过程,她清楚记得,仅测试项目就消耗了10吨钛合金原材料,打印了3000多根不同热处理条件的测试样品,经过了9批次重复验证。直到两年后,随着C919客机首次下线,才意味着飞而康的3D打印零件得到了认可,可以用于安装大飞机。
        适航认证证明了无锡3D打印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实力。去年6月份,商飞公司又紧急要求飞而康启动C919型飞机风扇进气入口构件的研制。该构件位于飞机发动机吊挂内,形状复杂,是重要的功能部件。那段时间,飞而康公司整个参研团队放弃周末休息,在4个月内先后攻克了钛合金大型薄壁件常见的应力开裂和型面变形等问题,按时完成了产品交付。中国商飞C919项目工程副总经理发来的感谢信里这么写:感谢飞而康为C919在2016年11月8号顺利点火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家新兴企业,飞而康已经准备好了承接国产大飞机首飞后的零部件量产需求。“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让零部件的刚度更高、抗疲劳性能更强。”沈于蓝说道:“我看好大飞机首飞带动的航空制造经济。”

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航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综合监视产品
        昨天下午2点多,位于蠡园开发区的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航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里的20多名工作人员,通过直播目睹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经过4年研发,公司为大飞机C919量身定制的综合监视产品成功通过了首飞考验。
        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航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由航空工业雷达所和罗克韦尔柯林斯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中美合作企业,位于蠡园开发区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国投资方航空工业雷达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国内航空雷达和其他航电产品的科技先导性研究所。
        “公司在C919的研制过程中为其专业生产相关的航空综合监视产品、提供C919航空电子解决方案以及配套服务等。”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邹俊峰说,首飞C919飞机上,气象雷达装置安装在机头的整流罩下面,而集所有监控产品于一体的两个设备箱则分别安置在位于飞机驾驶舱下面的设备舱内。“保障飞行安全,是我们的责任。”邹俊峰介绍,整个综合监视系统主要包括气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S模式应答机、机载防撞系统、近地告警等内容。主要功能是在主显示器上显示水平气象信息、前瞻式风切变预警、湍流侦测及预警、增强型地面杂波抑制、自动侦测前方320海里气象状况、地形感知和警告、飞机近地告警、反应式风切变侦测及告警、地形及障碍物信息显示等。
        首飞过程中,S模式应答机第一个经受实战考验,对飞机飞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首飞中用于地空通讯。据了解,成功首飞后,大飞机的各项性能进入全面测试阶段,综合监视的整个系统全部启用,探测和监视性能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在飞机起飞、巡航、进场和着陆的全过程中保障飞行安全。
        受邀在首飞现场观摩的公司总经理王光路第一时间用手机传回了首飞视频。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心情十分激动,“研发过程前后持续了4年,从总装下线到首飞又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为确保安全性和万无一失,中间进行了无数次常人看不到的复杂试验。”他表示,首飞对业内人士而言仅是一个开始,首飞结束后,还有大量的测试、纠错等工作要去完善和改进。在未来发展蓝图上,公司将基于大飞机项目进军航空业市场,从而扩展大飞机项目,开拓通航领域,并依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



来源:无锡日报




欢迎光临 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http://wuxi051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